新闻公告

News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北邮要闻 · 正文

2010年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十大教育新闻”、“十大教育人物”热评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 : 2011-01-18 09:22 出处 : 党委宣传部

经全校师生在“邮苑之声”网站为期11天的投票评选,2010年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十大教育新闻”、“十大新闻人物”热评结果揭晓。

本次投票截止于2011年1月17日,全校师生通过学校主页、北邮人论坛、北邮官方微博等链接途径,积极参与,仅学校主页点击率就达2452人次。

党委宣传部

2011年1月18日

十大教育新闻

1、科研硕果:我校973计划、863计划分别新增一项立项项目;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2011年课题申报中,2010年课题中我校共有3项牵头课题和15项参与课题获准立项,2011年课题中共有3项牵头课题和8项参与课题获准立项;在工信部2010年通信软科学项目中,我校有10项课题获准立项;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0年度项目中共获得76项资助,其中,1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重点项目,32项面上项目,3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专项基金,6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10年我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8项(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行业学会或协会奖4项(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我校喜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安全生产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正式授牌,该实验室是我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重要平台;我校获批准建设“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学生竞赛活动:我校在历年大学生竞赛中始终保持在全国重点高校前列,今年又有上升势头,先后获各级各类竞赛奖991人次,其中,有229人次在国际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包括一等奖44人次、二等奖81人次、三等奖104人次;有342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包括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60人次、二等奖107人次、三等奖171人次;有420人次在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我校学生在2010年爱立信全球应用程序设计大赛(EAA)中获得全球第7名;在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中历史性地获得并列全球第14名,绝对第28名,在参加该项总决赛20所中国大陆高校中居第5;在2010年微软Imagine Cup的嵌入式比赛中荣获全国第二;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校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活动中一举囊括了五个一等奖,三个特别奖,共八个奖项等等。另外,我校世纪学院在2010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第一名,Java语言本科组唯一特等奖等8项竞赛奖项。

3、学科建设:2010年我校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网络治理交叉学科,分别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新增翻译、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三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我校MBA在中国企业案例大赛中取得佳绩;荣获“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第9名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MBA排行榜”第5名;在《经理人》杂志中国最佳MBA院校排名榜单中荣获MBA学生毕业后“薪酬涨幅最快”第2名。我校博士研究生秦素娟同学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量子秘密共享协议的设计与分析》、李娟同学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计算机符号计算的若干变系数非线性模型可积性质的研究》获得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毕业学位论文提名,李建强同学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铌酸锂调制器的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技术与毫米波频段ROF系统设计》获2010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博士研究生王超同学的论文在IEEE ICPADS2010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4、教师风采:我校人文学院王琳老师荣获北京市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我校教师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荣获多项一等奖;人文学院英语教师韩凌和焦丽霞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北京赛区决赛中双双获得二等奖;我校教师在2010年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共有3篇文章获一等奖,1篇文章获二等奖,2篇文章获三等奖;牛少彰承担的“我国电信业DRM标准与技术研究”、吴伟明承担的“移动通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和齐佳音承担的“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若干重点增值业务开放可行性分析”课题被评为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课题优秀课题(共十项);茶洪旺的专著《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赵秀娟的专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研究》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李文生副教授、乌丽亚米吉提老师荣获北京市高校师德先进个人;马严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俞重远教授获得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李端玲、张忠海在“第九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0)上获得十佳论文奖。

5、产学研成果:我校与江苏省无锡市签订协议,成立“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与北京市经信委签订了“物联网技术及产业促进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北京市信息网络技术转移中心”;参与了北京市“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北京市物联网工程中心”的筹建,并通过“北京市物联网工程中心”申报了两项北京市技术转移产业化项目;积极参与“中关村科学城”项目,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北邮信息网络产业研究院”;先后与天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泸州市人民政府等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拓宽了学校与区域经济的产学研横向协作;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无锡研究生院首期“物联网方向”硕士研究生班开学典礼暨“无锡物联网培训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开启了无锡物联网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序幕,该基地是江苏乃至全国首家专业物联网培训机构,我校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

6、创新实践工程:5月25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我校报道:独立思考从创新实验开始——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培养人才的10年探索之路。从2000年6月出现第一个创新实验室开始,到目前,我校的创新实践基地已经覆盖全校9个学院,已建成11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0年的探索,让“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07年,我校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目前,我校已开展实施的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274项,累计投入经费300多万元,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有800多人次在国家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实验等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奖。

7、爱心工程: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之后,我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灾区学生排查、心理辅导、募捐、默哀等活动。截止至4月30日,我校在这次募捐活动中累计募集捐款共计308042.14元。我校于6月21日在全校共产党员、自愿参加的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截止7月9日,全校2982名共产党员、642名入党积极分子、1259名群众共计捐款135455.60元。款项将全部用于困难党员帮扶、资助低保老人医疗、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慈善公益事业。北京市慈善协会对我校“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为我校颁发了“共产党员献爱心”捐赠证书。

8、质量工程:我校“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纪红教授负责的《现代通信技术》、勾学荣教授负责的《数据通信原理》、曾志民教授负责的《移动通信》、蔺志青教授负责的《数据结构(JAVA)》等四门课程被批准为2010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刘宝玲教授负责的《电子电路基础》、艾文宝教授负责的《高等数学》课程被批准为2010年度北京市级精品课程;肖丁老师负责的《软件工程综合设计与实验》、徐国爱副教授负责的《信息安全管理》被批准为2010年度“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万岩教授负责的《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课程被批准为教育部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我校获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全国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首批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高校。6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对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现场考查。专家考察结果建议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纪越峰教授带头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林家儒教授带头的“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通信软件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世纪学院工程教育训练中心被授予“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基地被评为2010年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9、服务地方:我校参与研制的“希望一号”卫星在太空中度过首个“六一”儿童节。“希望一号”的业余无线电空间电台系统软件由我校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研制完成,其核心技术包括星上实时操作系统、星地通信协议、星上数据存储转发、星上嵌入式实时软件可靠性框架等;我校被评为“2009年度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我校图书馆荣获“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北邮图书馆是本年度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高校图书馆。

10、社会评价:我校在“2010年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位居第39;在“2010年中国大学600强榜单”中位列第60强;计算机学院荣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团委荣获“2009年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2009年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学报》(社科版)在2006-2010年学报评优活动中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网络文化》栏目蝉联“全国百种特色栏目”;《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学报》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世纪学院获得2010年“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并荣获搜狐网2010教育年度总评榜“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称号,院长李杰荣获“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

十大教育人物

1、杨放春:杨放春教授主持的合作项目“融合业务支撑环境技术”荣获2010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杨放春教授当选 IET Fellow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和 IEEE 第3届宽带网络与多媒体国际大会主席。

2、张平:张平教授主持的“TD-SCDMA及其增强型终端一致性测试技术与平台”项目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平教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张平教授团队完成的“Gbps无线传输及组网研究”入选教育部201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张平教授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张平教授当选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2010.4.24评选)。

3、高锟:我校名誉教授“光纤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院士名列“2009年全球海外华人十大新闻人物”第一。

4、任晓敏:任晓敏教授当选IET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应聘担任美国IEEE/SO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杂志副主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一项新的国家973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校第一次获得国家973计划滚动支持的项目;与俄罗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院士合作创建了“信息光电子学与纳异质结构中俄联合实验室”,双方合作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获得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的该类项目的资助;与研究团队同事合作在Nano Letters上发表有关硅基纯闪锌矿纳米线制备论文一篇(影响因子9.991)。

5、陶小峰:陶小峰教授入选“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纪越峰:纪越峰教授、张杰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基于智能通道组织和共享保护方法的光层联网技术与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纪越峰教授、陈雪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基于自主核心芯片的宽带光接入系统与规模应用”获得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纪越峰教授为带头人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被批准为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由纪越峰教授牵头负责的国家863计划“新一代高可信网络”重大项目课题“CPON 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设备研制”获准立项,该课题是到目前为止由我校主持承担的规模最大的国家863计划课题;纪越峰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被评为“特优”。

7、马华东:以马华东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获科技部批准立项。

8、胡桃:胡桃老师指导的“e路有我”团队的《“我窝网”3D家居互动体验平台》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创新、创意及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荣获全国特等奖、全国最佳创新、最佳创意及最佳创业奖,是全国唯一一支包揽全国所有奖项的团队。

9、孟洛明:孟洛明教授主持的合作项目“面向运营支持的网络与业务质量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孟洛明教授主持完成的“网络管理接口通用信息模型与公共交互机制等4项基础国际标准”获得2010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0、邓中亮:邓中亮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邓中亮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基于同轴电缆的智能宽带通信系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分享到

Baidu
sogou